查看原文
其他

【天然气】央地“斗气”:国家发改委调研广东广西

2017-11-27 中国经营报 华气能源猎头

   《中国经营报》日前报道了“200亿天然气投资遭遇肠梗阻”之后,引起了社会和行业领域的广泛关注。多个独立消息源向《等深线》表示,近日,国家发改委派员前往广东、广西,就有关问题进行调研,并组织有各方出席的相关调研会议,并在会议上,提出诸多核心问题。

  《中国经营报》日前经过收悉来自天然气工作一线的反映,并经调查采访,发现广西等地方,存在“省级天然气网’加个表’收取费用问题,业界质疑省管网’统购统销’与国家政策不符’等相关问题。相关企业人士称,中石油已经就此向国家发改委反映。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调研中,调研组曾问及““社会各方面反映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这句话是有会议的纪要还是什么?最好有文字版的东西)对于本次调研,记者向国家发改委官方核实此事,截至发稿时止,未获回复。

  发改委派员调研

  “国家发改委调研组在座谈会上说,《中国经营报》的报道出来后,国务院及部委很重视。”11月23日,一位参加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调研会的城市燃气企业高层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会上调研组水平很高,提出了很多切中要害的问题,”

  多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11月17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向多个地方政府发出调研通知,并要求省(区)各单位进行充分深入研究分析,准备书面材料。同时,地方还被通知,将召开省级发改、能源、价格等相关部门,部分地市政府部门及省网公司座谈会;同时,还安排上游天然气供应企业、下游用户代表(包括主干管道周边用户及偏远地区用户)座谈会。此外,还将进行实地调研。

  有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调研将围绕五个问题展开:

  • 一是省天然气公司何时成立、设立的初衷、股权结构、运营模式等;

  • 二是管道里程、设计输气量及近年实际输气量、下游用户数量及结构;

  • 三是未来管网规划建设及体制机制改革情况;

  • 四、对省网公司的定价模式、定价方法及价格水平,还有加强全省管网输价格监管已采取的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 五是社会各方面反映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广西回应

  《中国经营报》、《等深线》相关报道刊出后,广西多个部门和企业与记者进行了联系。

  广投管网公司一位自称是综合处的张姓人士称,此前报道提出的几个站,确实是离分输站比较近,这个是全区一盘棋,有远有近,统筹安排的,我们全区总共建了100来公里管道。张姓人士说,“我们广西是后发展区域,我们现在所建的项目,基本除了管道短些,隔得近的分输站有所盈利之外,我们现在投资会越来越大,今后几年我们运营形势不容乐观的。”

  他还表示,白色站是中石油建的,站建好后,下游有两个公司,都是接气管道滞后没有投产,今年年底前可以投产。

  他表示,贵州管网与其经营模式一样。“我们这边2015年中石油退出了,现在贵州管网还是中石油控股,这种背靠背的分输站比我们还多,我们了解到这种背靠背至少有六七个。”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中石油贵州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管道公司控股,贵州燃气600903)(集团)有限公司参股成立的地方天然气管道公司,于2012年5月进驻贵州,同年10月挂牌成立,全面负责贵州省天然气管网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工作。

  他表示,这种省级管网模式,虽然国家层面对于减少中间环节也是比较重视,但是,地方也可以做出地方统筹发展的模式,江西、浙江这些地方都是省级一张网的模式,是符合国家发展政策的。《中国经营报》记者向张先生提出,相关说法可以通过书面或者邮件的形式发给《中国经营报》。然而,截止到发稿时止,《中国经营报》记者也未能接收到相关邮件或书面回复。

  一位当地管道建设领域的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一公里管道建设正常的市场价格在120万左右,但是广西管网要求比较高同时还有其它一些原因成本会高一些。《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广西管网公布的数据中获悉,2015年5月以后,广西管网也开工了多个项目,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项目中大部分未建成。

  近日,广西地方部门与《中国经营报》记者多次联系,还谈及其他了一些其它问题,这些问题与广西方面近日给中央有关部门的一份材料中近似。同样,《中国经营报》未能获得地方政府对相关问题的书面材料或邮件。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调研组在调研中了解”广西管网的前世今生“。《中国经营报》查询相关工商档案发现,2015年5月13日,彼时名为广西中石油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发生股东变更,并更名为广西广投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变更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1%,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4.5%,瑞川新能(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持股51%。变更前,中石油西南管道公司总经理常延魁是该公司法人代表。工商档案显示,2015年5月13日变更后,中石油彻底退出,股份结构变成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5.5%,瑞川新能(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4.5%。

  为何会退出?这也是调研组在座谈会上提出的问题。中石油方面一位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退出的原因可能有几个原因,中石油在广西投资天然气管网较多,省管网发展空间小,国家层面对于拦路收费的情况有考虑出台政策,政策调整后管网公司利润会降低。

  天然气困局

  《中国经营报》曾经报道2016年8月下旬举行的天然气管网改革内部讨论会,在这场讨论上,中石油相关人士有些委屈地说“现在一提天然气管道独立,各界都将矛头指向中石油、中石化,实际上地方管网公司更加抵触改革。”

  该人士还列出数据:中石油4000多公里的西气东输一线的平均管输费0.79元/立方米,但到用户终端,省级管网500公里加价超过0.6元/立方米。其中,天然气只是经过一个城市门站,收费就提高0.2元/立方米。

  实际上的情况,比该人士提出的问题更严峻。近日,中石油提供的资料显示,部分省份的天然气管网公司实行“统买统卖”或“统一代输”,导致出现如下问题:

  • 一是加价幅度高,例如广东省管网工业用户代输费用0.26元/方、电厂用户代输费用0.25元/方,江西省管网代输费用0.35元/方,广西管网加价0.36元/方;

  • 二是加价幅度与工程内容不相称,例如从西二线东莞分输站到东莞市城市燃气门站距离只有几百米,省网管也要按0.26元/方收取代输费。

  2016年8月1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对天然气跨省管道明确了新的定价方式和标准。其中管道的收益率、折旧年限、输气损耗率等标准都和此前有较大变化。

  2016年8月31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地方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的通知》,直指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天然气供气环节过多、加价水平过高等问题,要求各地集中摸底和梳理天然气的各环节加价,开展成本监审工作,减少供气环节,整顿规范收费行为。

  2017年7月,国家发改委还下发了《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市场化手段为主,做好供需平衡和调峰应急。各环节均要努力降低成本,确保终端用户获得实惠,增强天然气竞争力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国家发改委还提出,要深化天然气价格改革,推进非居民用气价格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居民用气定价机制,上游经营主体多元化和基础设施第三方公平接入实现后,适时放开气源和销售价格。各地要加强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和配气价格监管,抓紧制定监管规则,建立健全成本监审制度,推行成本信息公开,强化社会监督。

  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表示,一些地方有抵触情绪,不愿意进行整改。

  承担天然气管道建设和销售重任的中石油,也面临如何推进天然气利用提升的压力。中石油2016年年报显示,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实现营业额2474.77亿元,比2015年的人民币2,817.78亿元下降12.2% 。2016年天然气与管道板块销售进口气净亏损人民币148.8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亏人民币14.15亿元。其中:销售进口中亚天然气341.73亿立方米,亏损人民币40.63亿元;销售进口LNG67.57亿立方米,亏损人民币73.40亿元;销售缅气41.75亿立方米,亏损人民币55.91亿元。

  进入2017年,中石油天然气和管道板块营业收入增长时,在销售进口气及液化气方面依然亏损严重。2017年上半年天然气与管道板块销售进口气及液化天然气(LNG)净亏损人民币117.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人民币37.92亿元。其中:销售进口中亚天然气196.04亿立方米,亏损人民币47.69亿元;销售进口LNG53.48亿立方米,亏损人民币57.06亿元;销售进口缅甸天然气18.83亿立方米,亏损人民币27.86亿元。

  涉及广东、广西等地的西气东输二线,其主气源正是中亚进口气。西气东输二线投入高达1420亿元。而在广西,还有中石油投资建设的中缅管道广西段。《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中石油在广西输气能力可以达到100亿方,今年预计只有8.5亿方。国家层面拿出巨资投入管道建设,正是为了推动相应地区的发展。按照广西自治区的规划,其实也意识到清洁能源的重要性,提出了大幅度提升天然气的目标:2020年全区天然气消费量880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51.7%,在能源占比中从2015年的1.1%提升到7%。

  显然,要实现如此大幅度的提升,尚需各方努力。广西地方有关部门在跟《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中提到,广西终端气价偏高,也希望中石油能够进一步调整价格。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11月24日国家发改委将结束调研,调研组将会回到北京,整理材料后上报国务院。多年来,国家在深化天然气价格改革,推进非居民用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方面或许将迎来突破。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周远征 

编辑:华气能源猎头(微号:energyhunt)

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


相关文章:

1、【天然气】中石油紧急向发改委汇报:200亿天然气投资遇肠梗塞

2、【天然气】天然气价改步伐缓慢、配套不足……诸多掣肘影响“煤改气”进度

3、【天然气】eo封面 | 陕西气价弈局

4、【天然气】对省级天然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与监管的思考 —— 以陕西省为例

5、【天然气】改革还是垄断,中石油与陕气协的天然气定价之争

6、【天然气】陕燃郭宗华:回复中石油王海博所长一封信(透视天然气改革之痛)

7、【天然气】 江苏出台天然气短途管道运价管理办法价格3年一调(附)

8、【天然气】天然气价改步伐缓慢、配套不足……诸多掣肘影响“煤改气”进度

9、【天然气】今冬天然气保供“压力山大”  多地天然气价格上调10%左右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加入!更多信息请“查看历史消息”!

猎头合作/岗位咨询/商务合作/版权问题/读者投稿,请联系:

联系人:许哲民(先生)

移动电话:13906017753

电子邮箱:joker@hqhunt.com

QQ/微信:19000734/energylietou

QQ群:75335340(猎头/项目信息)

官方网址:http://www.hqhunt.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